生产球铁磨球铁型覆砂层厚度的研究
夏兴川,刘金海,李日
摘要:铁型覆砂生产球墨铸铁磨球工艺中,覆砂层的厚度是一个重要的参数。利用华铸CAE软件,在固定磨球成分、铁型厚度、温度和覆砂层温度的前提下,对中120mm磨球不同的浇注温度、覆砂层厚度进行了模拟,通过分析不同参数下不同覆砂层厚度的凝固温度梯度、温度曲线和缩孔、缩松倾向,得出生产少120mm磨球时覆砂层厚度应选择3~8mm,不宜超过9mm,浇注温度不宜低于1320℃。
关键词:覆砂铁型;覆砂层;球墨铸铁;磨球;模拟
磨球是广泛应用在冶金、矿山、钻探、电力等工业领域球磨机设备中的主要磨损件,每年全国磨球的消耗量已超过100万吨,一直以来许多的学者都致力于改善磨球的抗磨性能,降低成本及降低球耗等方面的工作。目前磨球的生产工艺主要集中于锻造、金属型铸造、砂型铸造以及铁型覆砂技术。
铁型覆砂技术,是在金属型型腔内覆上薄砂层而 形成铸型的一种新型铸造工艺。这种工艺融合了金属型的激冷作用和砂型退让性好的优点,为生产高质量 的磨球创造了条件。根据磨球的工况一般要求磨球要 具有较高的冲击韧性,较高的硬度以及性能的均一性,这就要求在磨球生产过程中首先要保证没有缩孔、缩松。在铁型覆砂工艺中,铁液同时受覆砂层和铁型的影响。目前对铁型覆砂工艺中覆砂层厚度的研究很少,本文中利用华铸CAE软件就不同浇注温度、覆砂层厚 度和相同的铁型厚度、温度下对少120mm (考虑缩尺,模拟所用为少123 mm,下同)磨球凝固温度梯度、温度曲线及缩孔、缩松的影响进行研究,以期得到适合铁型覆砂工艺生产球铁磨球覆砂层范围,为生产提供参考。
1铸造工艺图及相关参数设置
1.1铸造工艺图
参照其他试验的铸造工艺布局,详细工艺设计过程将另行介绍,铁型覆砂采用一模四球,一个浇道一个补缩块,考虑了实际生产中射砂口的开设及浇道窝覆砂等问题。为减小计算量,模具中四个磨球的覆砂层厚度各不相同,可同时得到四个覆砂层厚度数据。
1.2凝固温度梯度、温度曲线选取
铸件凝固温度梯度、温度曲线的选取:过磨球中心面将磨球切开,相应的中心面作为凝固温度梯度分布面;按着从内浇口中心到磨球中心,等距离选取六个点(内浇口中心处标号为1,磨球中心标号为6)作 为测验点。
1.3相关参数设置
模拟参数的选择,对于模拟结果具有重要的影响, 在模拟过程中对参数设置进行了统一,主要参数为: 覆砂层厚度分别为0.5 mm、2 mm、3 mm、4 mm、 5 mm、6 mm、7 mm、8 mm、9 mm、10 mm,浇注温度为1320℃、1350 ℃、1380℃、1420℃,铁型为灰口铁,型砂为树脂砂,铸型温度、砂壳温度为25 ℃。 在相应模拟过程中,整个试验过程按纯凝固传热计算进行。
化学成分的变化,会导致磨球凝固特性的变化, 合理地设定磨球的成分至关重要,在参考相关文献的 基础上,充分考虑磨球具有足够的抗冲击疲劳性能、硬度和韧性以及足够的淬透性,本试验确定了主要元素成分,见表1。
表1铁液主要化学成分
c | Si | Mn | S | P | Fe |
3.2 | 2.8 | 2.1 | 0.03 | 0.01 | 余量 |
2结果分析
降温速率按下式计算:

式中:V为降温速率,℃/s;T1为浇注温度,℃;T2为选取温度,℃;选择T2=1180℃;t为浇注结束开始到磨球中心冷却到1180℃所用的时间,S。
图1 铁型与不同覆砂层降温速率
2.1铁型、砂型与不同覆砂层厚度对磨球中心降溫 速率的影响
对比铁型、砂型与不同覆砂层厚度对磨球中心降温速率的影响,对覆砂层厚度的选取具有重要意义。 图1为铁型与不同覆砂层厚度对降温速率的影响。
从图1可知,覆砂层为0.5 mm时,降温速率同铁型基本一致;覆砂层增加到2 mm时,降温速率同铁型相比明显下降,相当于铁型降温速率的1/2,并且随浇注温度的不同,降温速率波动较大;覆砂层厚度为3 mm 时,降温速率随浇注温度不同波动较小,趋于平稳, 有平行于砂型降温速率的趋势。此时覆砂层开始发挥砂型铸造的优势。
覆砂层厚度达到10 mm时,磨球中心的降温速率 同砂型基本一致;当覆砂层为9 mm,浇注温度为 1 380℃B寸,磨球中心降温速率同砂型基本一致,•当覆 砂层为8 mm时,磨球中心的降温速率均高于砂型。说 明当覆砂层达到10 mm时,铁型覆砂铸造中,铁型的 激冷作用基本消失,所以0120 mm球铁磨球覆砂层的 厚度不宜达到10 mm。
2.2不同覆砂层厚度对磨球中心降温速宰和冷却时 间的影响
研究覆砂层厚度对磨球降温速率和冷却时间的影 响,对于保证磨球质量、提高生产效率、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意义。
由图2可知,随着覆砂层厚度的增加,磨球中心降 温速率逐渐降低。覆砂层为3 mm和4 mm时,降温速率 总体变化不大;当覆砂层增加到5 mm时,降温速率下 降较多;覆砂层增加到6 mm时,降温速率同5 mm相比下降较多;覆砂层为6 mm、7 mm和8 mm时三者总体变化不大。
图2 不同覆砂层厚度的降温速率
从图2可以看出,在覆砂层厚度为0.5 mm和2 mm 时,冷却时间变化较大;覆砂层为2 mm、3 mm、 4 mm时浇注温度高于1 320 T:时冷却时间变化相对平 稳,浇注温度为1 320 ℃时,2 mm和3 mm时间变化较 大,3 mm、4 mm、5 mm时变化较为平稳;当覆砂层 厚度超过6 mm后,冷却时间变化又趋于平稳。
2.3铁型、砂型和铁型覆砂层厚度对磨球凝固温度 梯度、温度曲线和缩孔、缩松的影响 凝固温度梯度、温度曲线可以很直观地预测磨球 缩孔、缩松倾向,对于磨球的生产至关重要。通过对两者的分析,有助于对覆砂层厚度的选择。是铁型 在浇注温度为1 380 ℃时,磨球中心面的凝固温度梯度、温度曲线和缩孔、缩松倾向结果。从凝固温度梯 度可以看出,从内浇口到磨球中心并未形成正向的温 度梯度;靠近
内浇口的温度明显低于磨球中心的温度, 磨球极易产生缩孔、缩松;另外从温度曲线截图上可 以看出在凝固进行过程中,磨球从内浇道到球心也确实未形成正向的温度梯度。对砂型、覆砂层厚度为0.5 mm、2 mm、3 mm、 4mm,浇注温度1 380 ℃时的磨球中心凝固温度梯度、 温度曲线和缩孔、缩松倾向的分析结果为:①模型为砂型时,从内浇口到磨球中心未形成正向温度梯度, 虽然内浇口的温度最高,但是在标号为2、3、4、5四 个测试点之间并未形成正向温度梯度,从而在四个磨球中均出现缩孔;②覆砂层厚度为0.5 mm、 2 mm、3 mm、4 mm时,从凝固温度梯度可知,覆砂层为0.5 mm和2 mm时,磨球基本未形成正向温度梯度。
图3 铁型凝固温度梯度、温度曲线、缩孔缩松
2.4铁型、砂型和铁型覆砂缩孔缩松倾向统计
按前述所有模拟参数进行模拟后,通过对各组参 数下的凝固温度梯度、温度曲线和覆砂层厚度对磨球 球心冷却速率的分析,得到相关数据如表2、表3。
表2铁型、砂型缩孔缩松统计
铸型 | 浇注温度/℃ | 正向温度梯度 | 缩孔缩松倾向 |
铁型 | 1 420 | 无 | 大 |
1 380 | 无 | 大 |
1 350 | 无 | 大 |
1 320 | 无 | 大 |
铁型 | 1 420 | 无 | 大 |
1380 | 无 | 大 |
1 350 | 无 | 大 |
1 320 | 无 | 大 |
表3铁型覆砂缩孔、缩松统计
覆砂厚度/mm | 浇注温度/-C | 正向温度梯度 | 缩孔缩松倾向 | 覆砂厚度/mm | 浇注温度/℃ | 正向温度梯度 | 缩孔缩松倾向 |
9.7 | 1420 | 无 | 大 | 6 | 1420 | 有 | 小 |
1 380 | 无 | 大 | 1 380 | 有 | 小 |
1 350 | 无 | 大 | 1 350 | 有 | 小 |
1320 | 无 | 大 | 1 320 | 有 | 小 |
2 | 1420 | 不明显 | 大 | 7 | 1 420 | 有 | 小 |
1 380 | 不明显 | 大 | 1 380 | 有 | 小 |
1350 | 不明显 | 大 | 1 350 | 有 | 小 |
I 320 | 不明显 | 大 | 1 320 | 有 | 小 |
3 | 1420 | 有 | 小 | 8 | 1420 | 有 | 小 |
1 380 | 有 | 小 | 1 380 | 有 | 小 |
1 350 | 有 | 小 | 1 350 | 有 | 小 |
1 320 | 有 | 小 | 1 320 | 有 | 小 |
4 | 1420 | 有 | 小 | 9 | 1 420 | 不明显 | 大 |
1 380 | 有 | 小 | 1 380 | 不明显 | 大 |
1350 | 有 | 小 | 1 350 | 不明显 | 大 |
1 320 | 有 | 小 | 1 320 | 不明显 | 大 |
5 | 1420 | 有 | 小 | 10 | 1 420 | 无 | 大 |
1 380 | 有 | 小 | 1 380 | 无 | 大 |
1 350 | 有 | 小 | 1 350 | 无 | 大 |
1 320 | 有 | 小 | 1 320 | 无 | 大 |
3结束语
铁型覆砂技术综合了金属型和砂型铸造的优势, 生产球铁磨球时,利用浇口当冒口的技术,提高工艺出品率,减少铸件的后期清理工作。通过对凝固 温度梯度、温度曲线和缩孔、缩松倾向的模拟,为 铁型覆砂工艺生产球墨铸铁磨球提供帮助。综合考 虑文中各种因素,生产步120 mm球墨铸铁磨球时, 建议覆砂层厚度在3~8 mm,磨球的浇注温度不宜低 于 1 320 ℃。
